immunology 免疫学

免疫器官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可分化为各种免疫细胞(不包括成熟T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骨髓(bone marrow)在出生前后,主要承担造血功能,是各类免疫细胞以及T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发生场所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在胸腺分化成熟的T细胞主要是αβT细胞,此外尚有γδT细胞和NKT细胞。

T细胞和B细胞的发育。

T细胞
简单发育过程 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通过胸腺被膜下区进入皮质区 (成为胸腺细胞),向皮髓质交界处移行,再向髓质区移行,在移行过程中逐渐成熟。
在移行中胸腺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双阴性(CD4- CD8-)胸腺(T)细胞(存在于胸腺被膜下区和皮质边缘区)
双阳性(CD4+ CD8+)胸腺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质深区)
单阳性(CD4+或CD8+ )TCRαβ T细胞(存在于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进入外周免疫器官或血液

B细胞
淋巴样前体细胞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在移行中逐渐发育成熟。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前B细胞(pre-B) 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淋巴结功能
(1)滤过作用。巨噬细胞
(2)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3)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来自血液的淋巴细胞穿过HEV壁进入淋巴实质部位,在随淋巴液通过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或右淋巴管,回到血液循环。

脾功能
(1)有滤过作用,可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衰老的红细胞及废物,净化血液。
(2)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3)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4)能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干扰素等。

免疫球蛋白


阐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各个功能区的意义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antibody Ab, BCR,其他分子)

由四条肽链组成,即由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称为轻链,另外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肽链,称为重链组成,轻链与重链是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单体

功能区:是不连续,紧密折叠的区域,由重链和轻链经链内二硫键连接而成的球状结构。

  1. VL和VH是抗原结合的部位(FV区)。
  2. CL和CH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3. 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固有成分C1q的结合点,参与激活补体系统。
  4. CH3/CH4具有结合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细胞的Fc段受体的功能。
  5. IgG的CH2+CH3 具有介导IgG通过胎盘的特性。

阐述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断

简述五大类免疫球蛋白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

IgG

  • 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 IgG可以穿过胎盘屏障
  • IgG(1,2,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 单体IgM以膜结合型(mIgM)表达于B细胞表面,构成BCR

IgM

  • 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
  • 最早合成和分泌
  • 二聚体

IgA

  • 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
  • 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结合,阻止病原体黏附到细胞表面
  •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IgD

  • 膜结合型IgD(mIgD)构成BCR
  • 含量最少

IgE

  • 引起I型超敏反应
  • 抗寄生虫免疫

    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的概念

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每种单克隆抗体其类、亚类、型及亲和力完全相同,具有高度均一性。

补体


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The Complement system)。

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激活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 MAC介导的细胞裂解作用 补体系统活化 → 膜攻击复合物 →溶解靶细胞
  • 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调理作用 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 清除凋亡细胞
  • 炎症介质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

C3的生物学功能。